十堰市生态环境局

擦亮生态底色 先行绿色崛起

日期: 2021-11-12 15:06:36
来源: 湖北日报

擦亮生态底色 先行绿色崛起

生态环境,攸关人类存续;生态文明,攸关人类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湖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美丽湖北、率先实现绿色崛起。

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生态屏障,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三峡库坝区所在地,湖北坚持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

顶层设计制度保障——

恩施为山水立法,先后出台了《清江保护条例》等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法规。

潜江与武汉、荆州、荆门、仙桃等地签订《跨流域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议》。

雷霆出击毫不留情——

咸宁紧盯涉气企业,对重点排放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在全省率先完成主城区气溶胶激光雷达组网。

仙桃投入600多万元建设秸秆禁烧智能视频监控平台,实时进行火点黑斑报警,让秸秆焚烧“无处可藏”。

生态红线寸土不让——

神农架建立电子围栏100多个,严控各类非法进入核心保护区行为。

天门紧盯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跟踪问效。

随州实现垃圾焚烧发电全覆盖,打好固废污染防治、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河道非法采砂等专项战役。

江豚跳跃,候鸟翱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荆楚大地好山好水,舒展美丽生态画卷。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会君)

全域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

——访咸宁市委书记孟祥伟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云宽

记者:书记您好,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美丽湖北、率先实现绿色崛起。在此方面,咸宁的目标定位是什么?

孟祥伟:咸宁作为长江流域节点城市和鄂东南生态屏障,良好的生态环境决定其在建设美丽湖北、实现绿色崛起上大有可为。为此,市委五届十次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全域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目标定位、重要举措,打造“美丽中国”咸宁样板,为我省建设中部绿色崛起先行区贡献咸宁力量。

记者: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咸宁有哪些优势和基础?

孟祥伟:咸宁森林覆盖率53.01%,是中国桂花之乡、茶叶之乡、楠竹之乡、温泉之乡;拥有128公里长江岸线,年均水资源总量超80亿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稳居20强;具备发展的一切要素,历史包袱较轻;拥有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金字招牌”。优势和基础表明,咸宁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能够有效释放各种潜能和优势,走出一条绿色崛起新路。

记者:咸宁将从哪些方面发力?

孟祥伟:我们将突出“自然生态”这一特色,统筹考虑公园城市的生态价值、生活价值、经济价值,打造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大美咸宁。打牢全域生态本底。坚持量质并举、以质为先,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抓手,开展全域国土绿化行动和非煤矿山、城市扬尘、黑臭水体等专项治理,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森林覆盖率向60%的目标奋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形成区域内绝对优势。提升城市宜居品质。树立“千年城市”理念,做好综合交通和城市建筑、色彩、天际线等的设计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动城市整体增值。坚定推进绿色发展。围绕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变生态要素为生产要素,集中精力发展大健康、先进制造、现代农业、文旅等产业,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试点建设,将咸宁打造成践行“两山”理念的先行区。

争当“美丽湖北”绿色示范区

——访随州市委书记钱远坤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小萍

记者:钱书记您好,省委提出,随州要发挥生态优势,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崛起,争当美丽湖北的绿色示范。随州怎样抓好落实?

钱远坤:随州是淮河、府河和漳水源头,生态地位特殊,生态资源富集,森林覆盖率达52.9%,坐拥“楚北氧吧”大洪山、“淮河源头”桐柏山、“湿地明珠”封江口、“汉东血脉”涢水河“生态四宝”。我们按照省委工作部署,深化“襄十随神”四地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实施神韵随州补短板品质提升三年行动,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努力以绿色发展成效为湖北打造中部绿色崛起先行区贡献力量。

记者:省委领导多次讲,随州生态很好,像上海的崇明岛;随州生态很美,像一幅“富春山居图”。山水胜景如何转化为发展胜势?

钱远坤:我们把文旅赋能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用好山水胜景的重要抓手,借省委、省政府开展“惠游湖北”、发放消费券等活动的东风,用好炎帝故里寻根节、文旅产业发展大会等平台,成立旅行者联盟整合资源、嫁接流量,打出一套文旅组合拳:《谁是随州曾侯乙》全网发布、圈网霸屏,首届金编钟国际作曲大奖赛启动报名,“神韵随州、一见钟情”城市形象线上线下联合发布,签约省内外20趟旅游专列开进随州,自在大洪山、洛阳银杏谷等自然生态名片加速成为火热文旅IP。今年以来,全市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51.8%、95.6%。

记者:您认为在打造绿色发展高地的同时,如何守牢生态环保底线?

钱远坤:近年来,我们全面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率先实现垃圾焚烧发电全覆盖,固废污染防治、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河道非法采砂等专项战役走在全省前列。我们将坚决扛起构筑鄂北生态屏障的政治责任,认真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大力实施生态环境补短板和府澴河流域水质提升工程,积极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让随州生态底色更加厚实、更加靓丽。

构筑湖北重要生态屏障

——访恩施州委书记胡超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翟兴波 雷闯

记者:胡书记您好,恩施州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湖北重要生态屏障,采取了哪些措施保护环境?

胡超文:恩施州是全省“四屏三江”生态格局的核心板块。我们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采取了如下措施:

“源”字上站前哨。我州是长江入鄂首站,是清江发源地,为让“一江清水永续东流”,我们推进长江巴东段和清江综合治理,实施长江、清江“十年禁渔”,全力守护生态环境安全。

“创”字上走前列。设立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专项奖励资金,通过州、县(市)、乡(镇)、村“四级联创”,我州已摘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两块金字招牌,5县市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命名。

“防”字上守底线。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恩施州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全省连续两年被考核为优秀。

“治”字上重长效。坚持为山水立法,先后出台了《清江保护条例》等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法规,特别是制定《酉水河保护条例》,为我们跨区域环境协作治理积累了经验。

记者:立足大生态,恩施州如何实现绿色崛起?

胡超文:恩施的优势在生态,潜力在生态,未来也在生态。我们将厚植生态底色,加快绿色崛起,把恩施州建设成为美丽湖北、绿色崛起的重要一极。

一是空间要优。坚决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切实把88个乡镇按照功能分区整体规划、一体落实,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二是产业要绿。坚持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土、硒、茶、凉、绿”五大特色优势,加快形成以现代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业、绿色能源、生态工业为主体的绿色产业体系。

三是环境要美。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镇建设,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四是制度要严。加强生态环保领域地方立法和政策保障。加大环境公益诉讼力度,对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惩。

奋力建设江汉平原绿色崛起示范区

——访仙桃市委书记罗联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文娟

记者:罗书记您好,在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中部绿色崛起先行区”决策部署中,仙桃确立了怎样的发展目标及路径?

罗联峰:仙桃市委九届九次全会提出建设“江汉平原绿色崛起示范区”。聚焦这一目标,我们全力做好“加减乘除法”。一是在绿色发展上做加法,发展产业向绿的生态经济,建设满眼皆绿的生态城市;二是在污染防治上做减法,严格环保准入控增量,严控污染排放降总量;三是在系统治理上做乘法,统筹推进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美丽田园“四美”共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四水”共治;四是在问题整改上做除法,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统筹当下改与长久立,解决一批群众关注、反响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四美”共建、“四水”共治,具体抓手是什么?

罗联峰:在“四美”共建上,重点从群众自己能动手、好实施、易见效的美丽庭院建设入手,发动群众自建自管家门口,下一步将以鱼棚子、烂屋子、坟窝子“三子”整治为重点,推进美丽田园建设。同时,仙桃因水而兴、因水而盛,但水系不畅、水质不优等问题客观存在,我们因时因势推进“四水”共治,已与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合资成立“水管家”公司,修订完善仙桃市全域水治理总体规划,统筹推进河湖水系连通、水质环境改善、生态功能优化、水文化景观打造,变“厌水”为“亲水”、变“水患”为“水利”。

记者: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仙桃在绿色低碳发展上,取得了怎样的进展?

罗联峰:仙桃与国华能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前布局以氢能产业为主导的全省首个零碳科技产业园。产业园落户以来,迅速启动园区规划编制、项目对接洽谈、产业基金组建等工作,于10月28日举行零碳科技产业园规划评审发布暨项目签约活动,集中签约5个项目、总投资75.7亿元,涵盖氢能制备、储运、应用等多个产业链环节。

向绿而行建设美丽天门

——访天门市委书记易先荣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茜

记者:易书记您好,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美丽湖北,率先实现绿色崛起。天门打算怎样落实?

易先荣: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天门生态资源丰富,境内河湖众多,理应在湖北绿色崛起中主动作为、走在前列,厚植绿色优势,写好绿色答卷。

记者:天门在绿色崛起方面确定了哪些发展思路及目标?

易先荣:我们将协同推进生态“高颜值”、发展“高质量”,争当武汉城市圈绿色发展标杆、环境治理样板、美丽城乡典范,加快建设全省绿色崛起先行区,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硬核竞争力”和人民群众的“幸福不动产”。

记者:为实现目标,天门有哪些具体举措?

易先荣:天门将扎实做好“加减乘除”,多做生态修复“加法”、勇做污染治理“减法”、善做动能转换“乘法”、力做风险隐患“除法”。一是守牢“绿色底线”。紧盯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跟踪问效,巩固提升天门河水环境治理成果;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城区污水分流“全覆盖”;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对重点行业、领域环境问题摸排整治。二是培育“绿色动能”。以“亩产论英雄”,深化“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全面推进闲置土地、僵尸企业清理,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深化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成果,建设面向武汉的城市圈绿色农产品供应地。三是共享“绿色福利”。突出中心城区“四湖镶嵌、六水环绕”的自然禀赋,完善城区绿地骨架及生态走廊,建设一批“口袋公园”;深入实施“擦亮小城镇”行动,稳步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

——访潜江市委书记向斌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宋效忠

记者:向书记您好,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是潜江的一大特色。请问在这方面潜江有哪些打算?

向斌: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抢抓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机遇,围绕“三废”循环利用,引进一批上下游关联的光电子信息企业落户,园区资源利用率达85%、企业生产成本降低约20%。下一步,我们将实施园区提档行动,推动两个省级合格化工园区一体化发展,聘请行业权威机构高标准编制园区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全力打造国家级化工示范园区;实施产业强链行动,深入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构建企业内小循环、企业间中循环、园区内大循环的循环经济体系,形成上下游配套的良好产业生态;实施科创赋能行动,积极承接武汉城市圈科创资源,支持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记者:今年6月,市民在汉江潜江段发现江豚出没,折射汉江生态保护成效。请问潜江在汉江生态保护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向斌: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完成14家沿江企业“关改搬转”,推进汉江岸线绿化改造,实施汉江潜江段十年禁渔,筹措3636万元推动177艘捕捞渔船上岸、354名渔民转产安置;与武汉、荆州、荆门、仙桃等地签订跨流域联防联控协议,提高跨流域水污染防范处置能力。

记者:潜江小龙虾产业是生态农业的代表。请问潜江在推动小龙虾产业发展上有哪些具体思路?

向斌:我们将深挖小龙虾产业潜力,实施赋能强链行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做到“吃干榨尽”。做精一产,深入开展种苗选育繁育,提档升级虾稻共作基地,推动“大养虾”向“养大虾”转变。做强二产,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锻粗延长精深加工产业链,开发多种即食食品、甲壳素及衍生物产品,推动小龙虾产品由论“吨”卖向论“顿”卖转变。做活三产,大力发展小龙虾节会经济、电商经济、夜市经济、旅游经济,推动产业由卖资源向卖产品、卖品牌、卖文化转变。

建设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

——访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冯伟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记者:冯书记您好,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美丽湖北,率先实现绿色崛起。神农架确立了怎样的思路和目标?

冯伟:神农架林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是华中重要生态屏障。我们锚定建设神农架国家公园和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举保护旗、打生态牌、念旅游“经”、走绿色路,建设“三基地三区”,推动新时代神农架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湖北、打造中部绿色崛起先行区,作出神农架贡献、体现神农架担当。

记者:神农架如何实现高水平保护?

冯伟:一是持续深化国家公园建设,把神农架国家公园建成我国中部地区首个国家公园。二是加强生态资源管护,完善河湖长制,建立具有林区特色的林长制,呵护好境内317条河流,加强4000多种动植物资源保护,维护近500万亩森林安全。三是推动区域生态保护合作,发起成立鄂西渝东毗邻自然保护地联盟,推动境内四大水系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水流域联保共治。

记者:神农架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

冯伟:围绕打造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加快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一是发展全域旅游、全年旅游,培育春赏花、夏避暑、秋赏红叶、冬滑雪等旅游业态,丰富避暑度假、冰雪运动、森林康养等旅游产品体系。二是加快推动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康养等融合发展,打造“野人五项”户外运动品牌,对接国家“三亿人上冰雪”“北雪南展”计划,打造南方最大滑雪胜地。三是加快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房五高速开工,畅通与郑万高铁神农架站、兴山站、巴东站、保康站“四个高铁站”的交通网络,让游客四面八方进入、无缝换乘。四是优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出台支持旅游业发展、奖励系列政策,营造个个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良好氛围。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旅游接待量3000万人次,收入100亿元以上。


责任编辑: 市生态环境局
十堰生态环境,期待您的关注。
十堰生态环境
  • 欢迎关注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官方微信“十堰生态环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关注。
  • ② 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十堰生态环境”“syhbwz”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