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解读

索引号
01108123X/2022-73037
主题分类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发文日期
2022年04月05日 17:25:00
发布机构
文号

十堰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解读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第一个五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十四五”市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十政办函〔2020〕24号)文件精神,十堰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编制了《十堰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将《规划》解读如下。

一、《规划》的编制过程

《规划》经历了前期研究、文本编制、论证报批三个阶段。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将《规划》(征求意见稿)文本挂网征求公众意见,组织开展了调研座谈,征求市直相关部门、县市区意见,进行认真借鉴采纳。《规划》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并印发实施。

二、《规划》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为13个章52节。第一章分析“十三五”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面临的机遇。第二章是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第三章至第十二章是主要任务。第十三章为保障措施。

(一)“十三五”取得的成效和“十四五”面临的机遇

《规划》回顾了“十三五”取得的成效,我市生态环境质量等11个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主要是: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压力较大;生态环境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治理体系与能力尚不能满足新形势要求。

面临的机遇主要是:一是党中央高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新发展理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二是国家重大战略为十堰市生态环保工作提供新动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中部崛起等多重战略的叠加效应为十堰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三是湖北省区域发展布局为十堰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新优势。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步伐坚定有力,“襄十随神”区域一体化蓬勃展开,为十堰市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提供了新优势。四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转型升级新机遇。以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有利于十堰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新兴经济增长动能的培育。五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秦巴山片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新格局。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生态立市,紧紧围绕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示范市”的发展定位,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高质量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引领,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保障“一库碧水永续北送”为根本,统筹推进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走在前列,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提升高水平保护,建设生态好、生活美、产业绿、动力强、机制活的山水人文新十堰。

2.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系统治理,协同防控。

保障核心,功能凸显。

政府主导,共治共享。

3.主要目标

《规划》远景目标:展望2035年,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十堰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成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生态环保典范城市、“襄十随神”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标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效,生态优势更加凸显,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资源利用集约高效,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成为常态,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生态安全格局更加牢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健全高效,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规划》提出,到2025年,“美丽十堰”空间布局、发展路径、动力机制基本建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稳定保持在湖北省领先位置,优美生态环境优势明显增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融合发展,多层次碳汇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五河治理”成效巩固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丹江口库区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以上,“两山”实践走在全国前列,“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和通道更加畅通,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率先实现绿色崛起。

从环境质量改善、绿色低碳发展、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风险防范、生态人居建设、“两山”建设6个方面建立综合指标体系,涉及25项具体指标。其中“两山”建设为十堰特色指标。

(三)第三部分(第三章至第十二章)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10项重点任务。

一是高质量建设 “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彰显示范形象。重点任务包括全力推进生态十堰建设,夯实绿水青山基础优势,加快“两山”实践转化,打造形象平台模式等。二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与管控,促进绿色低碳发展。重点任务包括构建国土生态空间保护新格局,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强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构建绿色交通运输结构等。三是有序推进碳达峰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重点任务包括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主动适应气候变化,积极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四是推进“三水”统筹,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重点任务包括深化污染源管控,优化水资源利用,强化水生态修复,重点水体水生态环境保护等。五是加强协同控制,改善大气环境。重点任务包括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持续推进污染源治理,加强其他涉气污染物治理等。六是推进系统防治,持续改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重点任务包括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控,推进土壤安全利用,推进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等。七是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维护区域生态安全。重点任务包括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强化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监管,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八是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助力乡村生态振兴。重点任务包括加强种植业污染防治,强化养殖业污染治理,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农村生态环境监管能力等。九是强化风险防控,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重点任务包括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推进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强化环境风险预警防控与应急等。十是深化改革创新,建设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重点任务包括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完善环境保护法规标准体系,加强环境治理监管体系建设,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市场机制,深入推进环境治理能力建设,构建全民环保行动体系等。

(四)保障措施

主要从组织领导、责任分工、资金保障、科技支撑、动态管理和规划宣传六方面阐述了保障措施,以推进规划高效实施。